医院污水也称医疗机构污水,指来自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和太平间等医疗机构排放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医院污水来源复杂,富含有机物和多种化学污染物,以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菌、寄生虫卵和病毒等生物性危害因子,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可能性。为杀灭医院污水中各种致病微生物,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一、卫生标准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各医疗机构的医院污水都必须经过二级处理与必要的消毒,使排放的污水符合各自的卫生限值:传染病和结核病医疗机构所排放的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数日均限值为100MPN/L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和结核杆菌;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数预处理限值为5000MPN/L,排放限值为500MPN/L,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肠道病毒。
二、消毒现况
医院污水消毒方法的选择应综合技术要求与经济成本等因素,通常采用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液氯和次氯酸钠是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较好,价格便宜,消毒工艺成熟,具有持续消毒作用,但是杀灭病毒效果较差,会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处理水有氯或氯酚味。目前,液氯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污水处理,不过氯气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适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的规模较大(大于1000床)且曾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向医院污水投放次氯酸钠简便易行,无危险性、但会造成水pH升高,适用于规模小于300床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水处理清毒系统。臭氧对细菌和病毒的消毒能力均很强,能够除臭、脱色,不产生有机氯化物、不受H影响。因此,在传染病医院污水消毒中应优先采用但臭氧消毒运行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复杂,能耗高,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并且没有持续消毒效果。紫外线消毒快速、高效,无有害残余物质、无臭味,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但无持续消毒作用,能耗高,紫外灯管与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换,对水质要求较高,适用于二级处理出水对254nm外线透射率不低于60%且悬浮物浓度低于20mg/L时,或在排入有特殊要求的水域等特殊情况时。
三、二氧化氯消毒方法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不产生氯化消毒副产物,不产生异味,不易受pH影响,在医院污水处理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我国《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将二氧化氯消毒列为高水平消毒方法。《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将二氧化氯列为医院污水处理的常用消毒剂适用于各种规模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规定,可投加20~40mgL浓度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用于医院污水消毒,混匀后作用30~60min。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对医院污水的杀菌效果以及对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降低效果均优于液氯。此外,二氧化氯消毒与酸化工艺、生物接触氧化等技术的结合,对医院污水展现出优异的消毒效果。不过,目前二氧化氯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制取设备较复杂,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操作管理要求较高。
上一篇:养殖场专用药剂—二氧化氯消毒粉
二氧化氯在食品生产场所室内空气消毒中的应用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民生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更是关乎食品生产企业的命脉。食品企业为确保食品安全,有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二次污染,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查看详情>>400-995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