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厂除味攻略:为何二氧化氯是次氯酸钠的 “升级之选”?

本文来源: 四川齐力绿源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发布日期:2025-10-30
文章导读在水厂日常运营中,水源地藻类滋生引发的原水土霉味,是市民投诉的高频诱因。面对这一问题,不少水厂会下意识选择加大投氯量,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 不仅土霉味未缓解,还可能衍生新的水质隐患。


800

在水厂日常运营中,水源地藻类滋生引发的原水土霉味,是市民投诉的高频诱因。面对这一问题,不少水厂会下意识选择加大投氯量,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 不仅土霉味未缓解,还可能衍生新的水质隐患。而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更优的消毒除味方案,在应对土霉味时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不易与水中前体物反应生成有害副产物,能高效分解致味物质,且除味效果不受 pH 值波动影响,更彻底、更安全。反观次氯酸钠,不仅易产生氯代异味与致癌性的三卤甲烷,当原水有机物含量升高时,这类风险还会显著加剧。

下面将深入拆解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在应对原水土霉味时的核心差异,为水厂经营者提供科学、经济且安全的选择依据。

一、锁定 元凶:土臭素与2 - 甲基异莰醇

要高效解决土霉味问题,首先需明确异味的来源。原水中的土霉味,主要由两种关键化学物质导致 ——土臭素与2 - 甲基异莰醇。这两种物质多由水源中的放线菌及部分藻类代谢产生,且具备三大 难缠特性:

1.化学性质稳定: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破坏;

2.嗅阈值极低:每升水中仅含几纳克,就能被人体嗅觉感知,微量存在即引发投诉;

3.常规工艺难去除:混凝、沉淀、过滤等传统步骤对其去除效果有限,必须依赖消毒氧化环节进行 精准打击

二、正面较量: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的机理与效果差异

在去除土霉味的 战场上,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的作用机理和实际效果截然不同,堪称 特种兵普通士兵的差距。

(一)二氧化氯:精准 斩首,彻底除味

二氧化氯在水中以分子形态存在,其核心作用机制是电子转移—— 直接作用于异味分子的不饱和键与发色基团,如同特种兵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将土霉味分子的环状结构 连根拔起,最终分解为无臭无味的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物质,从根源上消除异味。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二氧化氯的优势具体表现为:

高效彻底:对土霉味的去除率普遍可达80%-95%以上,能有效解决异味困扰;

用量省、反应快:在预氧化阶段,仅需投加0.1-0.5mg/L 的剂量,就能快速起效,应对突发嗅味污染时反应迅速;

pH 适应范围广:pH5-9的区间内,均能稳定发挥氧化除味作用,无需频繁调整水体酸碱度,适配不同水源水质。

(二)次氯酸钠:效率低下,易 帮倒忙

次氯酸钠进入水中后,会先生成次氯酸,其作用机理以亲电取代和加成为主 —— 如同普通士兵面对 坚固堡垒,对稳定的土霉味分子攻击效率低下,不仅难以彻底除味,还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在生产实践中,次氯酸钠的弊端十分明显:

除味效果差:即使按常规剂量(1-2mg/L)投加,对土霉味的去除率也常低于50%,无法满足市民对水质口感的需求;

产生有害副产物:次氯酸易与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反应,生成大量三卤甲烷等物质 —— 这类物质具有致癌或致突变风险,会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可能恶化嗅味:在某些情况下,次氯酸钠还会与水中异味物质反应,生成氯酚等嗅味更强烈的衍生物,导致 越处理,水味越怪,反而加剧市民投诉。

三、二氧化氯的四大实战核心优势

当原水土霉味警报拉响时,无数水厂的实践案例证明,二氧化氯是远比次氯酸钠更可靠的选择,其核心优势可总结为四点:

1.高效快速,应急能力强:仅需0.1–0.5mg/L的低投加量,就能快速去除80%以上的土霉味,面对雨季、藻类爆发等突发嗅味污染时,能迅速控制局面,避免投诉升级;

2.安全无副产,保障饮水健康:通过氧化作用直接分解异味分子,基本不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卤代物,从源头降低消毒副产物风险,让出厂水更安全;

3.pH 适配性广,操作更便捷:pH5–9的常规水体酸碱度范围内,无需额外调整水质,即可稳定发挥作用,减少工艺调整成本与操作复杂度;

4.无二次污染,确保水质清新:能彻底分解异味分子,且不会与水中酚类物质反应生成氯酚等异味衍生物,确保出厂水口感清新,无额外异味。

四、实战指南:水厂除味的最优工艺方案

了解原理后,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布局工艺,实现 高效除味+安全供水的双重目标?结合行业实践,二氧化氯预处理+次氯酸钠管网消毒的组合工艺,是当前应对高嗅味原水的最优解。

(一)第一道防线:二氧化氯预氧化,从源头控味

投加点选择:建议在取水口或混凝工艺之前投加;

核心作用:在原水进入后续处理流程前,就将绝大部分土霉味物质分解消除,为沉淀、过滤等工艺减轻负担;同时,二氧化氯还能有效杀灭水中藻类,避免藻类代谢加剧异味,且能改善混凝效果,提升后续工艺的水处理效率;

控制要点:需通过精准计量设备控制投加量,确保出厂水及管网水中的亚氯酸盐、氯酸盐等副产物浓度,严格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的限值要求,避免新的水质风险。

(二)第二道防线:次氯酸钠消毒,保障管网安全

投加点选择:在滤后清水池入口投加;

核心作用:此时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包括已被分解的异味物质)已通过前期工艺去除,次氯酸钠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除味,而是提供并维持管网中持续、稳定的余氯浓度,抑制管道内微生物滋生,防止水质在输送过程中变质;

工艺优势:因前期已通过二氧化氯控制了水中有机物含量,次氯酸钠生成有害副产物的风险大幅降低,实现 安全消毒+余氯保障的双重效果。

(三)不推荐方案:单纯依赖次氯酸钠除味

部分水厂会试图通过提高次氯酸钠投加量来解决土霉味问题,这种做法本质是 高风险、低效率的无奈之举:一方面,投加量增加会导致三卤甲烷等副产物浓度飙升,极易超标;另一方面,过量次氯酸钠会使自来水带有明显 氯味,反而引发新的市民投诉,得不偿失。

五、总结:水厂除味,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水厂应对土霉味的 战役中,一氯到底(单纯依赖次氯酸钠)的传统方案已逐渐过时。二氧化氯凭借高效、安全、无副产的优势,成为解决土霉味的 特效药”—— 既能彻底去除异味,又能降低消毒副产物风险;而次氯酸钠更适合作为管网消毒的 后卫,而非除味的 主力

采用 二氧化氯预氧化 + 次氯酸钠管网消毒的组合工艺,不仅能显著提升饮用水水质,还能简化工艺管理,降低运营风险,是水厂实现 安全供水、减少投诉的明智选择

齐力科技30年制水经验,可以为您提供适合于您的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欢迎随时联系我。

相关文章

新闻资讯

联系四川齐力绿源科技有限公司

400-995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