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水库原水锰超标已成为很多自来水厂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若不能很好的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本文主要介绍水库水季节性锰超标的原因及多种除锰方法,着重介绍曝气除锰法、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法、高锰酸钾除锰法及其他注意事项。
自来水锰超标的危害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时可导致发育迟缓、胎儿畸形、运动失调等;在锰长期超标的地区(如锰矿地区),人体长期摄入过量的锰可致慢性中毒,可诱发某些地方病。锰进入人体的锰以难容的磷酸盐形式积累在大脑、肝脏等重要器官,主要损害神经系统。水中含有微量的锰一般认为对人体无害。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出厂水锰的限值为0.1mg/L,水体中锰超标会使得色度增大,导致发生“黄水现象“,自来水中过量的锰会在日常洗具、洗涤物上产生斑渍,工业生产中会影响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当锰的含量超过0.3mg/L时,能使水体产生异味,严重影响生活饮用水的使用及安全。
水库水季节性锰超标原因
季节性锰超标已成为很多水库水的一个特点,给以水库水作为原水的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安全生产经营风险。原水锰超标情况大多出现在一年的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初。
根本原因:水库水季节性锰超标和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等存在联系,水库水的PH值属于中性,在此含氧量情况下,水体中的锰以微溶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固体状态存在,相对稳定(微溶不是沉淀,但量多了就沉淀,微溶即离子不能稳定存在)。
夏季高温时,水库水水温分层比较明显,水温分层产生密度屏障作用,上下水体被温跃层分开而对流运动减缓,导致上层水体的氧气难以通过温跃层进入下层水体及底部,底部原有的溶解氧被有机物分解、还原性污染物所消耗,底层溶解氧含量降低、pH 值下降,导致底部沉积物中的正四价锰被还原成可溶性的正二价锰离子,导致水体中锰含量大幅度升高。
直接原因:目前,较多水库因有鱼类养殖(库区管理部门用于补贴管理成本),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活动容易使水体下层、底部扰动,导致可溶性正二价锰离子的分布范围扩大(特别是水深分布)、单位水体浓度升高。
冬春季节,水体上下层趋于等温状态或温差较小,水库水溶解氧含量及pH 值高, 这时整个水体处于自然氧化状态,在氧化环境条件下,锰处于被氧化的高价态而形成难溶化合物,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能力低,在水厂底沉积物与水界面附近沉淀并储积于沉积物表层。
除铁锰原理
铁锰含量过高的水一般都利用在氧化的作用下将溶解状态的二价铁或二价锰分别氧化成不溶解的三价铁或四价锰的化合物,利用锰砂过滤器的吸附过滤能够将铁锰除去掉。
利用氧化方法将水中低价铁离子和低价锰离子氧化成高价铁离子和高价锰离子,再经过吸附过滤去除,达到降低水中铁锰含量的目的。
除铁锰氧化方法
1)射流器曝气:一般用在流量较小,铁锰含量不高的项目中,优点是造价较小。
2)跌水曝气:形象就是喷泉式或喷淋式曝气,主要通过喷淋过程产生的水珠和空气充分接触而曝气氧化,组成为喷淋头加一个水箱或水池,一般建在原水池内,易操作,维护简单,成本低特点。
3)曝气塔式曝气:一般用在大流量、铁锰含量高的项目中,风机提供的氧气在塔内和水能充分的接触,塔内填充多面空心球,增大了水的比表面积。
4)鼓风式曝气:一般用在大型水厂中,铁锰含量高,造价高,其运行成本高。
除铁锰工艺流程
1)当地下水中含铁浓度在0.3~1mg/l,含锰浓度在0.1~0.3mg/l时,或地下水中仅含铁而不含锰时,含铁浓度在3mg/l左右时,可采用单级除铁除锰过滤。
工艺流程:地下水→深井泵→除铁除锰装置→蓄水池→用水单位。
2)若地下水中含铁、锰较高时,即铁浓度在1~6mg/l、锰浓度在0.3~2mg/l时,宜采用曝气+单级除铁除锰过滤。
工艺流程:地下水→深井泵→曝气装置→除铁除锰装置→蓄水池→用水单位
3)若地下水中含铁、锰非常高时,即铁浓度大于6mg/l、锰浓度大于2mg/l时,宜采用曝气+双级除铁除锰过滤。
工艺流程:地下水→深井泵→曝气装置→水箱→过滤泵→一级除铁除锰装置→二级除铁除锰装置→蓄水池→用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