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洪涝灾害时,供排水设备及管道管件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原水也变得更为复杂,污染严重,因此,洪涝时期原水水质的处理也是自来水厂颇为头疼的问题,本文就自来水厂如何处理洪灾时期原水的问题,建议相关的应对措施。也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确保水质安全,保障灾情发生时居民的身体健康。
一、加强水质监测与预警
增加监测频次:在洪涝期间,应增加对原水、制水过程水、出厂水及末梢水的监测频次,如将原水的检测频次调整为每十分钟一次,沉后、滤后水调整为每4小时一次,确保及时发现水质变化。
强化在线监测:利用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水质指标,特别是浊度、余氯等关键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
二、优化制水工艺
增加原水停留时间:通过控制取水量或调整制水工艺流程,增加原水在制水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使其充分混合沉淀,降低浊度。
调整药剂投加量:根据水质化验结果和在线数据反馈,适时调整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助凝剂及消毒药剂(如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以增强混凝效果,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强化排泥与反冲洗:增加滤池排泥频次和反冲洗次数,及时清除滤料表面的杂质和淤积物,保持滤料良好的过滤性能。
三、启动应急预案
迅速响应:一旦接到洪涝预警或发现水质异常,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迅速到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紧急调度: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和供水需求,紧急调度水源和制水能力,确保供水稳定。
加强沟通协调:与上游水库、环保部门、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水质信息和支持。
四、确保供水设施安全
加强巡查与维护:对供水设施进行全面巡查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故障和安全隐患。
设置防护措施:在易受洪水侵袭的区域设置防洪堤、挡水墙等防护措施,防止洪水倒灌和浸泡供水设施。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防汛沙袋、排污泵、消毒药剂等,以备不时之需。
五、加强公众宣传与教育
及时发布信息: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水质信息和供水情况,增强公众对水质安全的信心和信任。
普及饮水知识:向公众普及饮水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自来水厂在洪涝灾害中应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水质浊度过高的问题,确保水质安全稳定达标。同时,也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应对洪涝灾害对供水安全的影响。
聚合氯化铝的未来发展趋势:引领水处理行业新篇章聚合氯化铝(PAC)作为一种高效的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查看详情>>400-9959-158